• 《工程索引》(EI)刊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1992年  第14卷  第1期

    顯示方式:
    含煤球團的冶金特性
    周渝生, 楊天鈞, 李文采, 杜挺, 鄧開文
    1992, 14(1): 1-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18
    摘要:
    采用熱天平裝置及單個球團加熱的方法,測定了含碳球團的還原速度。研究了加熱溫度、球團配碳量、爐氣組成、添加劑、原料種類等對含碳球團的還原速度和金屬化率的影響及球團的冶金特性。實驗結果表明:含碳球團的軟化和熔化溫度較高,含碳15%以上的球團在1000~1350℃加熱時,在含CO2較高的高溫爐氣中也能夠實現快速自還原,達到較高的金屬化率。該球團的金屬化率隨加熱溫度提高而增加。研制出一種含煤25%的冷固結鐵礦球團,其單個干球抗壓強度已達1000N以上,有良好的冶金性能,可用于豎爐型煉鐵設備作冶煉鐵水的原料,還原劑焦碳也可用非焦煤代替。
    鉻礦直接合金化的實驗研究
    苗治民, 趙玉華, 黃務滌
    1992, 14(1): 8-1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19
    摘要:
    根據熱力學原理分析了鉻礦直接合金化的合理性及其影響因素,并對熔渣堿度、鉻礦加入量和還原劑的影響進行了實驗研究。其結果表明,熔渣堿度控制在1.5左右,加人鉻礦后熔渣中Cr2O3含量低于30%,先用碳還原再用硅還原,可以獲得較好的冶金效果。
    復吹轉爐冶煉不銹鋼時[C]-[Cr]反應的平衡
    郭木星, 陳襄武, 劉欣隆, 張懷君, 邵維裘
    1992, 14(1): 14-2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0
    摘要:
    通過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并與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探討了STB復吹轉爐法冶煉不銹鋼爐內[C]-[O]、[Cr]-[O]和[C]-[Cr]的平衡狀況以及有關問題。結果表明,[C]-[Cr]平衡關系與適用電爐冶煉不銹鋼的Hilty式有所差異,因此認為在STB復吹轉爐冶煉不銹鋼中用Hilty式來度量[C]-[Cr]平衡程度和確定工藝參數是不夠精確的。
    合成渣包裹鋁絲脫氧的研究
    金山同, 趙俊學, 姜鈞普, 尹弘斌
    1992, 14(1): 21-2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1
    摘要:
    合成渣包裹鋁絲脫氧是鋼水脫氧工藝的一種新的嘗試。它吸收了最新脫氧技術和爐外精煉技術的長處,具有較優越的脫氧性能。實驗研究表明:在相同條件下,使用包裹鋁絲的終氧含量比無包裹鋁絲脫氧低40~300ppm,夾雜個數和平均粒徑分別減少226個和1.9μm。脫硫率同時可達50%。
    中碳鋼的高溫力學行為
    王學杰, 蔡開科, 黨紫九, 劉青, 王光迪
    1992, 14(1): 28-3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2
    摘要:
    借助Gleeble1500熱模擬試驗機,測試了45鋼自凝固點至600℃溫溫度范圍內的強度和塑性變化規律,并就加熱方式、應變速率、冷卻速度等因素對凝固溫度區、奧氏體區和γα相變區的強度和塑性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還對3個區形成裂紋的機理進行了初步探討。
    砂型離心鑄造稀土灰鑄鐵管
    熊仲明, 宋維錫, 王明強, 金靜淑, 朱文秀
    1992, 14(1): 34-4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3
    摘要:
    用稀土硅鐵處理的砂型離心灰鑄鐵管、管體抗拉強度可提高25.9%(沖入法)和42.4%(噴吹法),其平均管體抗拉強度達到214N/mm2(沖入法)、242N/mm2(噴吹法),都超過了國際(ISO13-78)標準所規定的砂型離心鑄鐵管的指標(180N/mm2),達到了金屬型離心灰鑄鐵管的抗拉強度要求(200N/mm2)。該鑄鐵管管壁厚度比國際標準規定的薄2.2mm(14.1%)。
    RE對ZA-27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韓青有, 胡漢起, 曾誠蔭
    1992, 14(1): 42-4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4
    摘要:
    為進一步提高ZA-27合金的耐磨性,研究了RE對其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RE使這種合金的晶粒細化,二次枝晶臂間距縮短,α相面積百分數略有增加。加入RE量大于0.1%時,基體中出現含RE硬質點,其形貌隨RE加入量的提高而變化。RE的上述行為使ZA-27合金的強度和硬度略有提高,韌性降低,在潤滑條件下的耐磨性可大輻度提高。
    常用齒輪鋼滲碳層淬透性的計算方法
    金石, 田琮, 宋沂生, 常曙光, 余泳澤
    1992, 14(1): 49-5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5
    摘要:
    用20CrMnTi、20MnVB及20CrNiMo 3種常用齒輪鋼作試驗,在研究3種相關淬透性組織判據(DI(90%M)、DI(99.9%M)和DI(50%M))的基礎上,以90%馬氏體透性的組織判據,建立了含有元素交互作用項、能連續計算滲層淬透性值JD(90%)(端淬試為滲層淬樣上自水冷端到90%馬氏體區的J距離)的多項式回歸方程。利用該方程對上述3種鋼所作的相應計算,結果與實測值符合得很好。
    軋制工藝參數對1Cr13不銹鋼成型性的影響
    阮煦寰, 李偉, 王先進
    1992, 14(1): 56-6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6
    摘要:
    研究了冷軋工藝參數對1Cr13不銹鋼薄板基本成型指標的影響,找出了影響其指標的重要因素:冷軋總壓下率、退火溫度。通過研究分析指出,適用于深拉成型1Cr13不銹鋼的冷軋工藝參數為:冷軋總壓下率60%,退火溫度750℃,空冷。并從金相織構等方面對其機理進行了分析。
    曲柄搖桿飛剪徑向勻速特性微機模擬系統
    史小路, 蔣家龍
    1992, 14(1): 63-6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7
    摘要:
    采用簡明的機構分析方法,對曲柄搖桿飛剪的徑向勻速機構按調整和運行兩種狀態分別建立了數學模型,構成了一個全參數徑向勻速機構特性分析系統。編制的模擬程序已在微機上運行,它既可對現有設備進行剪切過程分析,也可對新飛剪設計參數的合理性進行綜合研究。該系統的分析實例與現場使用情況進行對照,說明系統模型是正確的,分析結果是準確的。
    棒材軋后控冷計算機控制系統
    方安祥, 蔡慶伍, 宋佩莼
    1992, 14(1): 70-7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8
    摘要:
    鋼材軋后控冷中引入計算機控制系統,可以根據終軋溫度調節冷卻水量以達到預定自回火溫度,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唐鋼小型廠棒材軋后控冷計算構控制系統的分析、硬件與軟件系統的構成、數學模型的推導和自學習的實現,并給出了控制結果。
    鋁合金氧化膜的摩擦系數與磨損過程的關系
    劉海平, 徐源, 張文奇
    1992, 14(1): 77-8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29
    摘要:
    測定了7075鋁合金的陽極氧化膜與GCr6鋼球對磨條件下,膜的摩擦系數隨對磨次數的變化曲線。發現前者隨著后者的增加而趨于增大,出現摩擦系數階躍上升和平緩變化交替的周期性變化過程。分析了摩擦系數變化與膜表面磨損過程的關系,認為摩擦系數不僅反映了膜最表層的磨損和磨合,同時還是載荷的沖擊作用引起的膜纖維束斷裂而使表面狀況惡化的宏觀表現。
    水煤漿輸送管道磨損過程的解析
    夏德宏, 徐文利, 王世均
    1992, 14(1): 83-8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30
    摘要:
    分析了水煤漿管道輸送過程中的漿體流動規律及煤粉顆粒的運動情況。通過對煤粉顆粒和管壁的摩擦過程分析,推導了水煤漿輸送管道的管壁磨損量計算方法。計算表明:水煤漿對管壁的磨損很小。這進一步證明了建立長距離水煤漿管道輸送系統的可行性。通過對管道磨損過程的解析,提出了減少磨損的具體措施。
    水煤漿管內非穩定段數學模型及應用
    吳鋼瑋, 王世均
    1992, 14(1): 90-9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31
    摘要:
    建立了高濃度水煤漿長距離管道輸運中非穩定段里的數學模型,對模型的求解可以預測非穩定段長度、壓力梯度及總的壓力損失。模型略作修改后可以計算流量突變后管內阻力損失的變化過程。實驗驗證了模型的正確性。
    液排渣粉煤燃燒裝置的幾個流體流動問題
    馮旭, 倪學梓, 王景甫, 郭鴻志, 鄒展
    1992, 14(1): 96-10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32
    摘要:
    分析了液排渣粉煤燃燒器內的流體流動問題,著重分析了中心回流區及其作用。研究了影響中心回流區的主要因素。給出了燃燒室內的軸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試驗結果。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改進意見。
    BaF2、BGO、NaI、CsI復合晶體探測器高空γ本底水平
    陳映宣, 張南雙, J. N. Frasar-Mitchell
    1992, 14(1): 102-10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33
    摘要:
    把4個直徑5cm的復合晶體探測器(NaI/BaF2,NaI/BGO,NaI/CsI和NaI/NaI)用氣球載至36km高空,觀測了它們的本底水平。無論是在符合或反符合狀態工作,4個復合晶體探測器主晶體的積分計數率基本一致。NaI/BGO探測器的計數率微分譜低于NaI/CsI和NaI/NaI探測器的相應值;NaI/BaF2探測器的符合計數率微分譜低于NaI/CsI和NaI/NaI,而反符合計數率微分譜不高于NaI/CsI和NaI/NaI的相應值。
    關于隨機不穩定性和q-不穩定性定理
    秦明達
    1992, 14(1): 107-11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2.01.034
    摘要:
    研究Ito隨機微分系統的隨機不穩定性。對Has’minskii的隨機不穩定性基本定理的條件作了明顯改進,進一步建立了關于q-不穩定性的比較準則。同時還對q-不穩定性判定定理的條件加以減弱使其應用更加方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