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索引》(EI)刊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基于形態學開運算的浸礦體系孔隙結構及其演化特征

    王雷鳴 李輝 尹升華 潘晨陽 廖文勝

    王雷鳴, 李輝, 尹升華, 潘晨陽, 廖文勝. 基于形態學開運算的浸礦體系孔隙結構及其演化特征[J]. 工程科學學報.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2.12.01.001
    引用本文: 王雷鳴, 李輝, 尹升華, 潘晨陽, 廖文勝. 基于形態學開運算的浸礦體系孔隙結構及其演化特征[J]. 工程科學學報.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2.12.01.001
    Study on pore structure and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leaching system via morphological open oper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2.12.01.001
    Citation: Study on pore structure and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leaching system via morphological open oper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2.12.01.001

    基于形態學開運算的浸礦體系孔隙結構及其演化特征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2.12.01.001
    詳細信息
    • 中圖分類號: TD862

    Study on pore structure and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leaching system via morphological open operation

    • 摘要: 本文立足堆浸體系的偏析分層復雜結構,結合X-ray CT無損探測、形態學開運算處理、MATLAB和OsiriX可視化軟件等手段,引入顆粒間孔隙的當量孔隙尺寸、面積、數量等關鍵表征參量,從二維量化和三維可視化層面,針對典型截面(175mm、140mm、80mm和40mm)和柱浸礦石顆粒堆體,探究了其在浸礦作用下顆粒間孔隙結構特征及其演化規律。研究發現,細顆粒夾層呈“包裹體”狀且均位于粗礦石顆粒的內部,分析認為其是造成堆浸體系顆粒偏析和分層的重要致因;浸礦作用下微細顆粒遷移導致礦堆內部發生沉積壓實作用,由197 mm降至180 mm以下;浸礦21天后,礦堆上部孔隙呈增大趨勢,下部孔隙率呈減小趨勢,此外,縱向當量孔隙的直徑由2.81 mm減小至2.18 mm,其變化趨勢和程度要顯著大于橫向顆粒間孔隙的當量直徑;對比浸礦0天和21天的柱浸體系三維顆粒間孔隙結構,證實了細顆粒夾層所處區域的粘結聚集以及細顆粒夾層周邊區域形成溶液繞流、溶液優勢流動路徑。

       

    • 加載中
    計量
    • 文章訪問數:  97
    • HTML全文瀏覽量:  13
    • PDF下載量:  12
    • 被引次數: 0
    出版歷程
    • 網絡出版日期:  2023-06-15

    目錄

      /

      返回文章
      返回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